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责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它具有崇高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才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感觉到一个老师所要承担的责任有多大,一个老师所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记得刘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但凡有一点做别的工作的机会,就不要来做老师。”此一句话就道出了无数老师的心声啊,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周,但也足以让人感觉到那无形的压力。
小时候看着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感觉那么的神气,也曾一度幻想过站在这神奇的三尺讲台,而今“老师,这道题是不是这样做?老师,我喝水。”一句一句的老师,一次一次的询问问题,使我内心荡漾无比,有些心潮澎湃的感觉。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再到现在的大学,这种为人师表的感觉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才真正得到有所体会,有所感悟,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老师的艰辛与不易;但当同学们掌握了我们传授的知识之后,心里又是无比的喜悦与欣慰,我想没有比这更好的奖励了。这是一种我从没有过的体验,很奇妙的感觉。原来我们拥有的知识还可以用来充实孩子们的生活与精神,而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的不仅是孩子们,更多的是我们自身的灵魂升华,或许这就是奉献的快乐吧,我喜欢这种生活,喜欢这种感觉,这样的自己才是充实的、有价值的。
记得最初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来准备数学教案,当时考虑到数学要从兴趣出发,所以只准备了游戏,想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到了上课的第一节课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会事。那些最初的小游戏根本就不适合这些小朋友,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单纯书本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做游戏一点兴趣也没有,没办法只能按照同学们的意愿来上课。当时第一次课是给二三年级上的数学课,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活力四射,上课根本就无视你的存在,想上厕所就上厕所,想下位就下位。但是他们也是积极的、认真的。老师每次让做的事情就会积极的去完成,每次提问问题总有很多学生抢着回答,尽管有些同学站起来就什么也不会。有时候真不知道他们的勇气从何而来,即使不会也不会错过表现自己的机会,我真觉得我们就不一定能够有他们这份勇气。无论是面对什么事情总是那么的充满自信,那么的不服输,这是我在孩子们身上学到的——即使你不会说出来也没人会笑话你的。
他们有着很小的年龄,却似乎有着有这年龄并不相配的成熟与懂事。有一天有两个孩子让我觉得心里有点泛酸。一个小女孩带着自己的弟弟来上学,我问她:“怎么带弟弟来上学了呢?妈妈呢?”这孩子抬起头,淡定地告诉我:“妈妈去城里上班了,半年才回来看我们一次”不知我是不是看错了,她的眼里好像泛着晶莹的泪花。那男孩子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才有多大?照顾自己都有一定的困难吧?这么小的孩子如何照顾好一个更小的弟弟?想到这心里真是很难过,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希望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能给与他们更多地关注。“弟弟脸上有灰,来我给你洗洗脸去。”正在我愣愣出神的时候孩子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想在这样一个孩子都被娇生惯养的时代里,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大人”竟能这么细心的照顾一个三岁的小孩,试问有多少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甚至都不知道是该为她高兴还是悲哀,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他们仿佛还是一群边缘人,可能他们中的一些人永远都无法体会到大城市中的灯红酒绿和车水马龙。
“老师,我想学吹笛子;老师,我想学画画;老师,我想学篮球……”看着他们渴求的眼睛,突然觉得我们肩上的担子真的很重。虽然当时的初衷就是过来给孩子们传播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但是看到他们对于知识如此的渴求心里还是感觉到了无比的震撼和感动,此时的我们已不再青涩,我们的身份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而是教书育人的光荣园丁。此时的我们在他们眼中已经戴上了神圣的光环,一言一行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榜样,一种无声的教科书。我希望我会吹笛子,擅长油画、国画、素描,我还希望我能打一手好篮球,这样就能好好的教他们了,只要他们想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真的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我没办法让时间就此停住,没本法把我知道的所有顷刻间传授给他们。我还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再多学点知识,这样就能多告诉他们一些东西,多教给他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原则和道理,以后他们的人生之路就会少许多的坎坷与荆棘……
虽然现在支教已经结束,但孩子们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老联系我们,或是询问一些问题,或是诉说一些小烦恼。我脑海中也是时常会想起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那样的欢乐,那么的无忧无虑,那么的纯真无暇……每次面对着孩子们同样的问题“老师,你们明年还来不?”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多么的想答应他们,多么不希望看到他们失落的眼神,但是我只能无奈的摆出一句很不负责任的话语“老师尽量来”。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