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如何养生

时间:2018-02-06 10:28:56来源:<推荐访问:冬至

  【冬至如何养生】

  注意防寒保暖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建议大家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其次,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另外,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尤其是有晨练习惯的人也应当注意,最好不要天不亮就出门锻炼,此时天气阴冷寒气重,而锻炼后皮肤毛孔是张开的,特别容易受凉,诱发感冒和偏头痛等疾病。

  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勿过度操劳。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不可大汗淋漓。

  同时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

  晚上泡泡脚

  正所谓“寒从足下生”,在中医的阴阳属性上,寒邪属阴,下半身属阴,所以冬天腿脚的保暖尤为重要。对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泡脚的时候,最好选用高一点的塑料桶或木桶。

  一是可以将整个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凉。如果头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根据各人喜好,还可以加入几片姜或些许盐,也有助于驱寒和治疗脚部皮肤等疾病。

  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来的时候,也可以喝杯姜糖水,能温脉养血。

  饮食以温热为主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因为冬至过后,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以发挥其滋补功效,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

  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药食。

  鸡、甲鱼、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不但味道鲜美,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天气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

  花生、核桃、栗子、榛子、杏仁等坚果,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食物。由于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此时天气较冷,适当多吃一点坚果有御寒的作用,还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不过,吃坚果也要注意适量和因人而异哦。

  【冬至遵循3个基本原则】

  1、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2、药补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3、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类食物优点和缺点。

  ①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③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常用“补冬”药缮处方】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从立冬开始至冬至前后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为“补冬”。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

  1、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2、四神(又称“四臣”):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3、四物: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4、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等。 烹调方法:将准备好的汉药,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壶内。接着准备家禽(鸡、鸭)或野禽(雉鸡、斑鸠等),还有猪脚(肘子)、猪肚、腰子、鳗鱼、鳖等,经过处理后再放入大壶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仅使用酒来慢慢炖煮。

  煮好的补冬品,有效成分会渗出于汤中,肉里的软骨会松软到入口即化,汉药独特的味道则会满室生香。

  注意:“补冬”最好在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患有感冒而发烧或咳嗽时应避免。然而,“四神”的药性特别温和,而且富有滋养又能强化肠胃,因此即使处于感冒体力衰弱的情况下,只要有些食欲,即应多加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