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

【成语名字】怒形于色
【汉语拼音】nù xíng yú sè
【近义词】:怒火万丈、 怒火中烧、 怒不可遏、 大发雷霆 、恼羞成怒 、老羞成怒
【反义词】:喜形于色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志》:“绍兴二十一年;唐嘉猷为教授;既试;将揭榜;游学进士福州人陈炎梦登大成殿;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成语解释】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怒形于色造句】怒形于色,在商场上是一大忌。
【怒形于色的成语故事】
《夷坚志》是文言志怪集,南宋洪迈撰。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
上一篇:金刚怒目
下一篇:戟指怒目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怒形于色,怒形于色的意思,怒形于色是什么意思,怒形于色的近义词,怒形于色的反义词,怒形于色的故事,怒形于色造句,怒形于色的解释及成语典故出处。
内容推荐